“移動互聯網 + 泛娛樂 + 新媒體”相融合的跨界時代,“超級 IP”的經濟價值得到業界一致認可,IP 產業也成為資本者進行掠奪廝殺的主要戰場。從目前現狀來看,中國的許多企業在 IP 產業市場中盲目擴展,“超級 IP”商業價值的識別判斷也缺乏一定的評估標準。因此,如何判斷一個“超級 IP”是否具有高價值屬性、進而實現對其價值變現是亟須解決的問題。評估一個 IP 是否具有“超級 IP”價值屬性,可以用以下維度模型來甄別判斷。從下圖可看出,維度越大越深,價值就越高,價值變現就相對容易。
1、內容體
“超級 IP”如何獲得粉絲(消費者)追捧?在“內容為王”的背景下,IP 體才可能成為“超級 IP”。內容 IP 能獲得成功是基于此 IP 內容的優質性,具有發展潛力和衍生價值。優質內容須具有衍生性、影響力、傳播力三大特性,它們之間相互融合、支撐,最終讓 IP 內容價值變現。優秀 IP,其變現的過程就是一個文化產業鏈貫通的過程,當某一 IP 在其所在的領域崛起,要變現就要將其衍生到其他領域,再進行二次、三次的創作,進而從一個 IP 發展成一個 IP 體系,從一個品牌發展成一個品牌集群。
2、人格化
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如果沒有人格化的創新內容體系建設,就不會有超級 IP 流量的形成。當“超級 IP”的內容體同時具有人格化溫度、親近、辨識度時 ,它將變得具有強烈的識別性和稀缺性。當 IP 人格化后將自帶勢能,擁有連接粉絲集聚流量的能力,形成人格化 IP 的持續進化。人格化“超級 IP”,必須具有標志性風格、標簽、傳播載體、話題等幾大要素。
3、亞文化
亞文化是以 90 后、00 后為代表的青年新生代集興趣、圈子、凝聚、生態、規模的文化圈層。青年亞文化是通過風格化和另類的符號對主導文化或支配文化進行挑戰從而建立的附屬性文化方式,體現了青年人特有的反抗、沖突、另類以及身份認同的困惑?!耙子^國際 & 騰訊”對 80 后、90 后在文化、時政、社會民生、科技、娛樂五方面調研數據顯示了他們的諸多認同差異,尤其是在娛樂消費與關注數據上,80 后占37.4%,90 后則達 56.1%。行業界預測未來 10 年內,亞文化相關的文化概念產品及其受眾將呈爆發性增長態勢,以90后、00后為代表的亞文化青年將成為文娛消費主力軍,粉絲經濟成為具有潛力能量的經濟力量。
亞文化是青年粉絲圈層的定向群體,他們可以在亞文化的文化認同下,將具有亞文化特點屬性的 IP 體(影視、音樂、游戲、文學等)進行情感寄托、情感宣泄、意見表達、個性彰顯的自由轉換。因此,亞文化是“超級 IP”維持長久生命力和形成龐大規模營收效益的重要內核之一。